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化“翅膀”
致知青年·第四期
2023年6月11日下午,由太阳成集团tyc9728研究生会主办的第四期“致知青年”讲座在学院楼D214举行。本次讲座邀请9728太阳集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团成员钟远鸣,围绕“以数字化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农村基础”这一主题,为同学们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并通过分析数字化时代城乡差异的突出表现,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 钟远鸣师兄分享
首先,钟远鸣师兄带领大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详细讲解了二十大报告中有关“三农”问题的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紧接着,钟远鸣师兄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城乡数字鸿沟的具体内涵及问题表征。数字鸿沟指不同地区、人群之间拥有和使用数字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差距。从数据来看,随着中国城乡数字接入机会趋向平等,接入鸿沟已显著缩小,但由于居民数字参与程度、数字应用能力以及产业数字化水平差异导致的数字应用鸿沟越来越突出。钟远鸣师兄指出,数字鸿沟会在原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对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带来不利影响。
随后,钟远鸣师兄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通过数字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他介绍说,相关研究表明,数字技能的掌握能够提升居民的家庭纯收入和工资收入,该效应在农村地区尤其显著。农村居民可以通过远程在线工作和平台零工劳动的形式,从新增的就业机会中受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铺设以及数字信息通信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都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最后,钟远鸣师兄结合二十大报告内容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来,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这样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在城乡数字鸿沟面前,我们只有努力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在讲座的最后,钟远鸣师兄耐心回答了讲座前收集的相关问题。

▲ 钟远鸣师兄结合具体案例回答同学们的问题
Q1:乡村地区数字化转型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农村中个体化、低技能的农户该如何适应这一趋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乡村地区个体化、低技能的农户难以快速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趋势,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以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为例,他们以连片流转、适度规模、集约经营为导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数字技术”,创建了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的新模式,实现从田头、工厂到餐桌一体化推进,全链条提升粮食品牌价值和农民种粮收益。这表明,在数字经济时代,走合作化道路是实现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
Q2: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过程呈现怎样的特点?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劳动过程分为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部分。在数字经济时代,劳动过程的变化影响着劳动关系的变化。以网约车、网约配送员、网络主播这些平台经济主要行业类型为例,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劳动空间、劳动工具的使用情况等和传统的劳动过程存在很大差异。我国最高法的司法解释认为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属于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情形。这既为新的劳动关系如何认定提供了依据,也对平台型企业为劳动者权益保护承担责任提出了要求。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讲座丰富了同学们对数字化转型和乡村振兴问题的认识,也为同学们开展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启发和思考。
